在亞洲水產還沒有成立之前,我們只是一群務實進口活海魚的商人。在90年代我們曾擁有過自已的船隊及養漁排,在亞太區海域內運魚回港,作短暫養飼後再出售。在這段期間,我們觀察到:
大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破壞 - 無控制及無限量地捕魚,特别是以拖網和炸药捕渔的方法,破壞魚類在海底的棲息之所。過份地捕魚,令海洋資源不勝負荷,大魚種亦因此而大量減少,破壞了大自然生態。
紅潮頻生 -香港漁排多數設於內灣地區,水流較慢,如果漁排養魚密度過高,魚的排洩物再加上食物殘餘會沉積在該區的海床上,成為海中藻類及微生物最需要的營養物,便會促使其大量繁殖,形成例如紅潮等惡性循環,破壞該區及鄰近海域的海洋生態。
海魚供不應求 - 香港對活海鱼的需求每年大約為25,000噸,而國内的需求大大超出此数额,且增長迅速。由於超捕和水源污染,國内、海外和香港的野生海鱼的供應不斷減少。
魚價高漲 - 香港主要靠外地以空、船運送活海魚人口,油價高企不下,魚價日見高漲。
進食海鲜的風險不斷增加 - 受到毒性污染的魚類越來越多, 普遍例子如 :
– 雪卡毒
– 重金屬(如水银)
– 有機污染物 (如去污化學品)